手机版   个人网站维护不易,要一直坚持更新更是不易,希望阅读的同时点一下广告给予支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历史考古 >> 内容

大多数人类起源的故事,都与已知的化石不符

时间:2021/5/17 14:34:08 点击:

  核心提示: 研究团队回顾了自达尔文以来有关人类起源的重大发现,得出结论认为,大多数关于人类起源的故事与我们今天拥有的化石并不相符。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原理” 撰文 小雨 一直以来,灵长类动物的进化都备受...

研究团队回顾了自达尔文以来有关人类起源的重大发现,得出结论认为,大多数关于人类起源的故事与我们今天拥有的化石并不相符。


image.png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原理”

撰文 小雨


一直以来,灵长类动物的进化都备受科学界关注,科学家尤其想知道在这一过程中,人类是在何时、何处以及如何分化的。人们通常认为,人类和其他猿类(特别是与我们关系最近的黑猩猩)的最后一个共同祖先,是和猿类或者和黑猩猩类似的物种。


而一些猿类化石的存在,成为了科学家争论的一个主要焦点。5 月 7 日,《科学》杂志上刊登了一篇综述文章,一个由人类学家、古生物学家、解剖学家等研究人员组成的研究团队,回顾了自达尔文以来有关人类起源的重大发现。他们得出结论认为,大多数关于人类起源的故事与我们今天拥有的化石并不相符——从猿类化石中获悉的关于猿类和人类进化的信息表明,人类和黑猩猩的最后的共享祖先有着非常独特的特征——既不同于于现代人类,也不同于现代猿类。


在大约 930 万年前到 650 万年前这段时间里,也就是中新世末期的某个时间点,人类从猿类——更具体地说,从黑猩猩属分化了出来。为了了解人类起源时面临的选择压力,对人类和黑猩猩的最后的共同祖先的形态、行为和生活环境进行重建是非常必要的。


可当我们翻看关于人类起源的各种研究时,会发现那些结果交织成了一团乱麻——科学家对于中新世的种类繁多、分布广泛的猿类的系统发生信息尚未达成共识,不同的研究小组在完全不同的范式下工作,而这种情况在其他科学领域是不存在的。


探索人类起源问题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自上而下”的方法,它依赖于对仍然存在于世的猿类(以黑猩猩为主)进行分析;另一种是“自下而上”的方法,它强调的是从大多数已经灭绝的猿类的化石记录中来获取信息。


从自上而下的角度来看,基于现有猿类和早期类人猿所提供的一些证据,我们会得出古人类起源于一种类似于黑猩猩的共同祖先的结论。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人类的直立行走一定是从指关节着地走进化而来的。指关节着地走是一种功能上的妥协,它让生物既能在陆地上行走,又能维持攀爬的能力。


但是,这种结论虽符合“自上而下”方法的逻辑,却与“自下而上”方法中的证据不相符。从化石记录来看,人类起源于一种在某些特征上更接近中新世的奇怪猿类祖先。


image.png

图片 行走方式。| 图片来源:© Sergio Almécija via phys.org


在回顾这些不同方法的研究时,这篇综述性论文探讨了仅依靠这些方法中的一种来研究古人类起源问题所会面临的局限性。“自上而下”的研究有时会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即现存的猿类(人类、黑猩猩、大猩猩、红毛猩猩和长臂猿)只是一个更大的、现在已经几近灭绝的类人猿群体中的幸存者。而基于“自下而上”方法的研究,则更倾向于赋予单个猿类化石一个重要的进化角色,让其能在已经存在的说法符合逻辑。


在《人类的由来》(1871 年)一书中,达尔文(Charles Darwin)推测人类起源于非洲,且其祖先与现存的任何物种都有所不同。但是,鉴于当时化石的稀缺,达尔文在陈述这种观点时态度是谨慎的。


到了 150 年后的今天,我们已经给在非洲东部和中部发现了可能的古人类,有些研究甚至声称在欧洲也发现了古人类。现在,在非洲和欧亚大陆有超过 50 个人属化石的记载。然而,这些化石所表现出的一些零碎的特征,并不符合人们对现代猿类和人类谱系的预期表述。这使得科学界对于这些猿类化石在进化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仍无法达成科学共识。


论文中,作者列出了未来对人类起源的研究应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要在尚未发现中新世猿类的地区进行野外勘察;二是要对基于形态的系统发生学和古蛋白质组学谋求方法上的进展,以获取超越古 DNA 极限的分子数据;三是在对基于整合形态学和生物力学信息的实验数据进行模拟建模。希望通过这类研究,我们将能更好地重建人类和黑猩猩的进化“起点”。

作者:不详 来源:网络
共有评论 0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 宇宙探索网(www.yztsw.cn)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免责声明:本站资料来自网络和网友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Email:wlcz_8@163.com 站长QQ:17893691

    苏ICP备16045210号-3
  • Powered by laoy! V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