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个人网站维护不易,要一直坚持更新更是不易,希望阅读的同时点一下广告给予支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科学前沿 >> 内容

警惕!有APP盯上了你手机的“身份证”-中国科普网

时间:2020/7/15 22:06:52 点击:

  核心提示: 上周,工信部公布了2020年第二批侵害用户权益行为的APP名单。在被点名的15个APP中,有13个都涉及个人信息的过度收集,包括“私自收集个人信息”“超范围收集个人信息”“私自共享给第...

上周,工信部公布了2020年第二批侵害用户权益行为的APP名单。在被点名的15个APP中,有13个都涉及个人信息的过度收集,包括“私自收集个人信息”“超范围收集个人信息”“私自共享给第三方”等等,个人信息安全依然受到威胁。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泰尔终端实验室信息安全部主任宁华表示,在后台运行时,未经用户同意,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定期调用系统API接口,频繁获取位置、应用列表等用户个人信息。这些新现象新问题已成为今年APP个人信息保护治理的新重点。

而一些非法网络推广团伙也盯上了个人的信息。今年以来,公安部在15个省份开展打击贷款类网络诈骗犯罪,发现非法团伙就是将矛头指向有明确贷款意向的人员,根据他们在互联网、手机APP等的浏览、搜索记录,分析其贷款意向,从而精准推送大量虚假贷款广告,并实施诈骗。

面对越来越精准的推送,用户有着担心“被窃听”的焦虑,个人信息也确实存在过度获取的可能。为此,国家有关部门专门组建了APP专项治理工作组,对强制授权、过度索权、超范围收集个人信息等现象进行专业的监管。

据悉,在APP专项治理工作组,针对个人信息保护的测试正在紧张地进行。检测工具显示,这款社交类APP刚安装进手机,一次都还没有打开,却已经开始悄悄地向外传输数据。APP专项治理工作组专家何延哲表示,APP在隐私政策里没有提这件事,而且完全是隐瞒了它的自启动的方式,自己又把信息传到了自己的服务器上,是有实证的。明确是违法、违规收集的一种行为。“APP获取的第一个信息,往往就是手机的IMEI号,也就是移动设备标识号。这个唯一的识别码,相当于手机的身份证。APP一旦获得了移动设备标识号,就为个性化推送奠定了基础。APP获取的信息,不仅能自己用,甚至有部分APP,会把信息传给第三方。”

据了解,个别APP内嵌入的第三方软件开发工具包超过50个,这些有着消息推送等功能的第三方工具包,行为更隐蔽,也是目前监管的难点。

专家分析,因为获取成本高、法律风险大,短期内,大家不必过于担心自己的语音、上传的图片等隐私信息被收集。

不过,专家也提醒,越来越多新的技术手段正在降低用户信息获取的成本和风险。有的手机APP甚至可以利用手机内置的加速度传感器,采集手机扬声器所发出的声音振动频率,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绕开隐私协议,合法地获取语音信息。

作者:佚名 来源:科普时报
共有评论 0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本站公众号同步更新

欢迎扫码关注!

本类固顶
  • 没有
  • 宇宙探索网(www.yztsw.cn)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免责声明:本站资料来自网络和网友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Email:wlcz_8@163.com 站长QQ:17893691

    苏ICP备16045210号-3
  • Powered by laoy! V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