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个人网站维护不易,要一直坚持更新更是不易,希望阅读的同时点一下广告给予支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生命与医学 >> 内容

印度又现高致死病毒,死亡率是新冠数十倍

时间:2021/9/10 22:14:01 点击:

  核心提示:新冠疫情还未消退,黑白黄绿4种真菌病愈演愈烈,印度又出现致死率达75%的尼帕病毒疫情。 美联社报道,印度喀拉拉邦一名12岁少年因高烧入院,随后病情恶化致脑炎。住院一周后,少年身亡。经检测,少年被证实...
新冠疫情还未消退,黑白黄绿4种真菌病愈演愈烈,印度又出现致死率达75%的尼帕病毒疫情。

美联社报道,印度喀拉拉邦一名12岁少年因高烧入院,随后病情恶化致脑炎。住院一周后,少年身亡。经检测,少年被证实死于尼帕病毒感染。


图片说明:9月5日,身穿防疫服者准备埋葬12岁尼帕病毒感染致死少年的遗体。/AP

截至当地时间9月7日,喀拉拉邦至少有188人因密切接触而隔离。其中包括129名医护人员。CBS新闻台称,男孩去世前,至少在4家医疗机构接受过治疗。

喀拉拉邦报告,有8名密切接触者的病毒学检测结果为阴性。其他样本有待进一步分析。

目前,当地政府已封锁男孩住家周边约3公里范围,并对所有毗邻地区民众进行症状筛查。邻近的泰米尔纳德邦也开始严查发烧病例。

这是喀拉拉邦3年内第2次报告尼帕疫情。2018年,当地确诊尼帕病毒感染19人,其中17人死亡。同时,喀拉拉邦当前的新冠病毒感染率非常高,每日确诊数约占印度报告总数的68%。

“这提醒民众,其他病原体不会因为新冠大流行而‘休假’。”《福布斯》杂志写道。


图片说明:2019年,讲述喀拉拉邦2018年疫情的电影《尼帕病毒》上映。/Aljazeera

为什么尼帕病毒具有“大流行潜力”?

“尼帕病毒是真正需要关注的病毒之一。”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环境与全球卫生系教授约翰·莱德尼基称。

该病毒于2018年被“世界卫生组织(WHO)研发蓝图”列为“可致严重国际暴发”的重点疾病之一,在生物安全等级上属于最危险的第四级。

CBS新闻台形容它是一种“极度危险的病毒”。“这是一种人畜共患病毒。它不仅能从动物传播给人类,也能通过被污染的食物传播给人类,还能直接人传人。”


图片说明:显微镜下的尼帕病毒。/Getty Image

尼帕病毒的天然宿主是果蝠,蝙蝠的一种。《福布斯》健康专栏文章写道,为生产棕榈油、获得木材和养牲口,东南亚大面积砍伐热带雨林,无家可归的果蝠们落脚在养猪场,从而把病毒传染给猪。人类若接触携带病毒的果蝠、猪,碰触到其口鼻分泌物与排泄物,就有感染风险。

1998-1999年,全球首次暴发尼帕病毒疫情,就是通过猪这个中间宿主而完成传播。当次疫情造成马来西亚当地百万头猪被扑杀,百余人感染死亡,病死率达48%。新加坡也被波及,报告1例死亡、11人感染。同时,在马来西亚,其他家畜如马、羊、猫和狗等,也被发现能感染尼帕病毒。

此外,果蝠会啃食水果、椰枣等。人类食用被其污染的水果也是高危行为。2004年孟加拉国暴发尼帕疫情,就被证实是人进食带毒生枣果肉汁而感染。为此,WHO特别声明称,“可以通过彻底清洗和去皮,来防止果蝠尿液污染水果或水果产品,导致病毒传播。应丢弃有蝙蝠咬伤迹象的水果。”

最后,与感染者密切接触,尤其是接触到口鼻飞沫、尿液或血液等,也极可能染疫。2001年至2008年,孟加拉国报告的约半数病例,都源自人际传播,发生在为感染者提供护理的过程中。


图片说明:2018年5月21日,在印度喀拉拉邦,畜牧部门和林业官员布置陷阱、抓捕蝙蝠。/Getty   Image

“让流行病学家担心的是,除了能多渠道感染多物种,尼帕病毒的死亡率非常高。”CBS新闻台报道,根据WHO数据,尼帕感染的致死率在40%-75%。相比之下,新冠肺炎病死率约为2%。

WHO信息显示,人感染尼帕病毒,感染潜伏期在4-14天,最长为45天。最初可能出现发烧、头痛、肌痛(肌肉疼痛)、呕吐和喉咙痛等症状。由于初始症状不典型,部分患者会被误诊、漏诊。

有些感染者症状会加重,出现头晕、嗜睡、意识混乱和表明急性脑炎的神经系统体征。严重病例会发生脑炎和癫痫,进而在24—48小时内陷入昏迷。

尼帕病毒感染的致残率也较高。20%治愈者会留下神经系统后遗症,如癫痫和人格改变等。少数人康复后会复发或患迟发性脑炎。


.图片说明:2018年5月21日,在印度喀拉拉邦,畜牧部门和林业官员将一只蝙蝠放入容器中。/Getty Image

病毒正在等待机会,冲出东南亚

早在今年2月,《卫报》就援引专家发言警示:“尼帕病毒有造成全球大流行的风险。”

《卫报》援引WHO数据称,该病毒发现至今,东南亚多国几乎每年都会出现局部流行。由于果蝠的地理分布广泛,中国、泰国等地虽无病例报告,但在当地若干蝙蝠种类中也能检测到病毒。

柬埔寨金边巴斯德研究所病毒学负责人维斯那·董告诉BBC,栖息地被破坏后,人和蝙蝠开始“混居”。“我们在柬埔寨和泰国发现,市场、宗教场所、学校和吴哥窟等旅游景点,都有一大群蝙蝠。正常情况下,吴哥窟每年接待260万游客。这意味着,尼帕病毒每年至少有260万次机会,从蝙蝠传播到人群中。”

他指出,这种传播、暴露可能造成病毒变异,导致疫情大流行。“在某些情况下,病毒甚至能找到宿主,将其带出亚洲。”


图片说明:2018年5月24日,医护人员在印度南部喀拉拉邦埋葬尼帕病毒逝者。/AP

无药可用,无药在研

“另一个严峻问题是,似乎全球各药厂都还没准备好。”CBS新闻台称。

总部设在荷兰的非营利机构“药品可及性基金会”今年发布独立报告称,目前尚无针对尼帕病毒的疫苗和有效疗法,只能以强化的支持性护理,治疗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并发症。

《福布斯》健康专栏文章称,关于尼帕病毒预防和治疗的研究不少,但大部分研究从实验室到人体后,就因毒性、副作用等而夭折。其中,部分原因在于抗病毒药物的研发难度大。病毒没有自己的细胞结构和代谢系统,必须寄生在宿主细胞内复制增殖。因此,很难找到只针对病毒靶点但不影响宿主细胞正常功能的化合物。

马来西亚相关研究曾发现,在临床使用中,抗病毒药利巴韦林能降低36%的尼帕感染死亡。但后续动物实验显示,该药虽然能延缓病程,但无法阻止死亡结局。

另一方面,尼帕病毒的“关注度”不高。该病毒疫情局限于东南亚区域,难以吸引全球足够资金支持。

“但随着气候变暖和人类破坏自然栖息地,尼帕病毒大流行的风险会越来越高。甚至出现新型人畜共患疾病的风险也在增加。”CBS新闻台称。

作者:不详 来源:网络
共有评论 0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本站公众号同步更新

欢迎扫码关注!

  • 宇宙探索网(www.yztsw.cn)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免责声明:本站资料来自网络和网友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Email:wlcz_8@163.com 站长QQ:17893691

    苏ICP备16045210号-3
  • Powered by laoy! V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