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个人网站维护不易,要一直坚持更新更是不易,希望阅读的同时点一下广告给予支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探索宇宙 >> 内容

宇宙与能量球的自然演化

时间:2016/11/16 12:30:11 点击:

  核心提示:宇宙与能量球的自然演化作者:廖宗全,2015年11月1日,四川成都(这可能是篇宇宙的终极理论哦!)宇宙给人无限遐想,也使人无限困惑,那宇宙的奥秘又是什么呢?也许现在人们正沉浸在相对论的时空神话中,也许...
宇宙与能量球的自然演化 作者:廖宗全,2015年11月1日,四川成都 (这可能是篇宇宙的终极理论哦!) 宇宙给人无限遐想,也使人无限困惑,那宇宙的奥秘又是什么呢? 也许现在人们正沉浸在相对论的时空神话中,也许正懊恼于各种反物质,反粒子,虚粒子的无形纠结中。那我们现在就抛开一切思想杂念,认真地来探讨一下:物质体是如何运动的?是什么力在推动它运动? 那宇宙的真实面貌又是什么呢?宇宙是能量球的宇宙,能量球是由光子组成的球体,它是一种动力装置。利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实现运动。有了运动功能,它就能自由组合出中子,原子等。原子自由聚集形成星体。星体相互合并形成星系。星系相互碰撞形成大爆炸。从大爆炸到大爆炸形成一个物质的循环。 能量球是宇宙演化中的关键一步,有了能量球这种动力装置,物质体才得以实现运动,有了运动,才有各种组合,有了各种组合才能形成宇宙的一切。 宇宙是种自然现象,只要空间里存在基本物质,它就会自然而然的组合,自然而然的聚集,自然而然的运转,自然而然的循环。这种机制就是自然机制。宇宙也许就这么简单,根本不需要我们做什么,它就自然而然了。 能够自然形成能量球,是由粒子的特性决定的,有了能量球,就能自然而然地形成宇宙。为什么会这么自然呢?因为宇宙具有高度的统一性。 我们站在地球上,从各个方向望去,都是一望无际的星球、星系、星云等。自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人们知道了,天上的东西和地上的东西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人类的太空探测器,则飞得更远,近距离地观测了许多的行星和卫星。而太空望远镜则看得更远更远,从我们的银河系到上百亿光年远的其它星系,观测了无数的星体星系的运动,变化和运行规律。这些都说明,人类对宇宙已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掌控。在这广袤的宇宙中,我们看出点什么? 宇宙具有统一性,都是以星体星系星云的形式存在,都是以星系为中心的旋转运动,都有星系之间的碰撞,合并和相向运动,都是以渐进方式下的物质聚集的运行规律。无限的宇宙里,到处都是这样。宇宙的统一性,首先表现在运动形态上的高度统一性。 宇宙在物质上是否具有统一性呢?我们只考察过月球,知道月球的物质与地球的物质并无区别。我们通过光谱分析,发现很多天体的物质组成也是大同小异。光作为宇宙中的一种物质存在,也是种普遍存在。任何恒星都在发光,任何星系都在发光,光在宇宙中穿梭,在各个星体间,在各个物质体间,或被吸收,或被发射,或被反弹,汇成光的宇宙。光来到我们地球,从最近的太阳光,到上百亿光年远的星系光,这些光,并无二样,都是由光子组成。光是真实的客观存在,光子组成的光线我们能看见它,光子进入我们的身体,我们感觉到热,光子在原子物体上的反射,我们能看见原子物体,在阳光下我们把光遮住,会形成阴影,而且阴影就是阴影,光线就是光线,从不混淆,亘古不变。 光子作为物质单位,在宇宙中广泛存在。光子与电子,中子,原子核,以及组成光子的基本粒子一起,构成的原子体系,在宇宙中也是广泛存在。并且我们至今也没有发现除了光子原子这类客观不灭的物质外的第二种非物质形态的东西存在。我们常见的力、场、波、能量、运动等,都是物质的表现。物质是第一性,表现是第二性,有了第一性,才有第二性,第二性从属于第一性。非物质的东西是没有的,只有物质的东西。由此可见,宇宙在物质上具有高度统一性。 但一些观点,提出什么负离子,反粒子,虚粒子,反物质等。这些是什么东西?是虚无的吗?是另一种物质形态吗?在我们的现实世界中,现实宇宙中,除了我们常见的这种物质形态外,还有第二种或多种不同的物质形态吗? 我们现实中的物质,最大的特征就是客观存在,和永不灭性。光子组成的光线,电子组成的电流,原子组成的物体,以及原子聚集的星体,都具有客观性和不灭性。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不能从无到有,不能从有到无,宏观世界如此,微观世界也是一样,宏观物体由微观粒子组成,宏观物体的不灭,也就是反映在微观粒子的不灭上,微观是宏观的基础,如果微观粒子都不存在了,哪还有宏观物体的存在?再微小的粒子都是客观存在的不灭的,因为由它组成的物体就是客观存在的,不灭的。 到底有没有非物质的东西呢?也就是说,它完全不同于现实物质,关键是这非物质的东西,如何对物质的东西起作用?比如说,光子与这个非物质的东西碰在一起,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呢?如果非物质的东西把光子反射,那我们就能看见它,我们看见非物质了吗?如果光子犹如无物般地穿越了它,非物质对光子起不了丝毫作用,它还能影响原子和物体吗?如果非物质把光子吸收,由于光子的不灭性,两种物质形态如何相处?只吸收不释放,它如何存放?它一旦放出光子,我们就能看见非物质了。难道宇宙中一种物质形态还不够吗?非要创造出多种物质形态来对抗,那不是有些乱套吗?现实世界中我们看见过非物质吗? 总之,非物质的东西是没有的,我们不要迷信,也不能迷信,不管现实中的物质最终是什么样子,但它表现出来的特性,足以说明物质的客观存在性和永不灭性。 光是光速运动的高能粒子。作为能量单位,光在宇宙中穿梭,在星体间,在物质体间做能量交换。星体的运动,物质体的运动,与这种光子能量的吸收与释放,不无关系。光在宇宙中是种普遍存在,光的能量性,说明宇宙在能量上也是高度统一的。 宇宙是变化的,而且无时无刻不处于变化之中。我们的现实宇宙只是无限宇宙时间长河里的一个片断,在这个片段里,我们没有发现一成不变的天体,都在运动都在变化。这种变化有没有一个结果呢?星体围绕星系中心的旋转运动,说明星体在以渐进的方式,飞向星系中心,星系中心形成物质的聚集,这种物质聚集有没有一个最大态?如果说星系的物质聚集,以及星系合并,没有最大态或无限聚集。那在无限的宇宙时间长河里,会出现多么巨大的物质聚集体?但现实宇宙中,有这种无限量级的无比巨大的天体吗?没有吧!只有那些大大小小的单个星系。这说明无限聚集体是没有的,一成不变的天体是没有的,它的物质聚集有个最大态。在最大态之后,也只能是分解、爆炸、重新循环。我们知道,像太阳地球这样的天体,不是天生就这么大吧?它们是变化的,是被组合的,组合就有个组合过程,有个从小到大的过程。物质的聚集有个最大态,在最大态后分解,再从小到大的组合,组合到最大态后,再分解,又重新组合,这就形成了一个循环。在这个循环里,我们看到了它的有限性,在物质上是有限的,它有个物质聚集的最大态。在空间上是有限的,它只能影响一定的空间范围。在时间上是有限的,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完成一个循环。也就是说,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完成一个有限的物质的循环,这个有限的物质循环构成一定时间空间里的无限循环,而一定时间和空间里的无限循环,构成整个宇宙在无限空间和时间里的无限循环。也就是说,宇宙是由单个有限的循环构成的无限循环的宇宙。 宇宙在物质上是统一的,能量上是统一的,运动形态上是统一的,那它在循环上也是统一的。由于宇宙空间的趋同性和交融性,那它在单个循环里的大爆炸和基本粒子的分解上,也应具有统一性。 在单个有限的循环里,物质聚集有最大态,那它的分解爆炸有没有最小单位呢?大爆炸是物质聚集体的爆炸,是原有物质基础上的爆炸,只能爆出原有物质的组成单位,它的爆炸分解,有没有一个限度?或只能把物质爆炸分解到什么程度呢?如果说它爆炸得无限小,找不到最小,那它又如何去组合,又从哪一阶段开始呢?如果说它把物质爆炸得一无所有,那这些物质又怎么能从有到无,或从无到有呢? 爆炸总有个限度,威力总有个限度,只能把物质爆炸分解到什么程度。我们把大爆炸中分解出来的最小单位叫做基本粒子。 宇宙的统一性,最终体现在基本粒子的统一性上,没有大爆炸中基本粒子的统一性,也就无法做到整个宇宙的统一性。 总之,宇宙具有高度的统一性,统一的物质组成,统一的运动形态,统一的运行规律,统一的宇宙循环。宇宙的循环是由单个有限的循环构成的无限循环的宇宙,宇宙的循环也就是物质的循环,物质的循环是从小到大的聚合再从大到小的分解的过程。物质循环是通过物质体的运动来实现的,物质是死套的,只有通过物质体的运动,才能实现物质循环的过程。运动循环是通过能量来实现的,在整个宇宙的运行过程中,如果没有能量做支撑是不可实现的。能量循环是通过物质聚集和大爆炸来实现的,宇宙的运转同样在消耗能量。如果能量不补充,不循环,那宇宙将无法运转。大爆炸循环是通过物质来实现的,大爆炸不能凭空产生,必须以物质为基础,在物质的相互作用中,产生大爆炸。所有这些循环都是通过一种自然机理来实现的。 由于宇宙具有的高度统一性,统一的物质组成,统一的组成形式,统一的运动形态,统一的能量构建,统一的循环方式,统一的基本单位。能量球宇宙是种自然,也是种必然,但又凭什么说宇宙是以能量球的形式存在的呢? 宇宙的物质循环,没有密码,它照样能循环,这说明它不需要密码。不像生物体,必须要密码,才能存在,才能循环。不需要密码,说明它是个简单的机理,是种自然,是种必然。基本粒子是什么?一群无头无脑的家伙,又没有遗传密码,叫它们如何去组合宇宙?但无限的宇宙都是它们组建的,这说明宇宙的形成出于它们的一种本能,有了这种本能就能自然而然地形成宇宙。 大爆炸是循环的开始,除了物质粒子,什么都没有,粒子最大的特征是在运动,有速度有动能。这些粒子除了碰撞,还是碰撞,如果碰撞中不组合,又怎么能形成宇宙?不管怎么碰,必须要形成组合,组合成什么?怎么组合?什么组合最有用? 它们的组合,首先要形成一个运动装置,如果组合出来的东西不会动,没有动力,有什么用?又如何进行下一步的组合?如果只会随外碰而乱动,又怎么能形成这有机的宇宙? 总之第一个组合物,必须能自主运动,如果不会动,叫它如何去组合,找谁组合?到哪里去组合?如何到达?有没有组合动力?为什么要组合?没有自主动力是不可能进行以后的组合的。 组合动力装置的材料,只有这些到处乱飞的粒子,真空里的动力装置形式,只有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用得上,只有把乱飞的粒子的动能利用起来,形成反作用力来运动,也就是说,只要改变一下这些乱飞粒子的运动方向就行了。 利用动能的方式有三种:一是保存动能,二是转化动能,三是传递动能。把动能转化成弹性势能,以及把粒子动能传递给另一粒子,不仅动能损失大,而且不可操作。 这些粒子的乱碰,不可能碰出一台机器,复杂的事,它们做不来,因为没有密码。动能的转化传递都太复杂,而且不可操作。唯一的办法就是直接利用,把动能粒子的外碰变为内碰,再放出去,这就形成了反作用力。要直接利用动能,必须要有个东西,先把动能粒子装起来,这就需要一个密闭的容器,而只有球形才能最大限度地收集动能粒子。动能保存就是让动能粒子在里面永久性地作完全弹性碰撞和惯性运动,只有动能保存法才是最简单最有效的动能利用法。 动能粒子,能洞穿球也能撑破球,形成喷射反作用力,推动球的运动。能够自然形成球,是粒子的特性决定的,有了能量球就能自然地形成宇宙。 这个能量球就是电子。这个理论是否正确,只需证实现实世界中的电子是否是能量球。 能量球是由光子组成的空心球体,也就是说能量球是由单一的光子组成的。那光子又是什么?从何而来? 对于宇宙的起源,物质的起源。在无限的宇宙中,如果说这种粒子起源于某一空间,但又凭什么说,这个空间有物质起源,而那个空间没有物质起源,起源于一个空间的物质,又如何在无限的宇宙空间里传播呢?如果说它起源于某一时间,但又凭什么说,那段时间有物质起源,而其它时间段没有物质起源,其它时间段的宇宙不就是一片空白了吗?我们无法用一个时间点和空间点来描述它的起源,既然没有时间点和空间点的起源,那它就没有起源,没有起源说明它随时随地都可能起源。也就是说,在任何时间任何空间,都能形成这种基本粒子,物质的起源也只能来自空间本身。 空间并不是空无一物,空间有它固有的属性,空间由一种基础的物质态构成,这种基础物质态,自然凝聚,形成基本粒子,基本粒子自然结晶形成光子。物质态具有密度性,它随物质聚集的增大而密度变小。基子的凝聚,也随物质态的密度变小而生成变少。基子的裂解生成形成物质态的循环平衡。 如果我们要刨根问底,探究它究竟是怎么生出来的?也许永远也找不到答案。对于一个物质体,一个有形的实在的物质体,我们可以对它进行无穷的分解,你能把它分解成一无所有吗?如果说这些物质来自虚无,虚无能组合出宇宙的一切吗?光子原子组成的光线物体,是多么的真实,有形,客观存在,永不灭性,你能说这些都是虚无是幻觉? 也许宇宙的奥秘,就在于空间本身,空间本来就是有属性的。也许我们不必纠缠这些,有个既成事实,我们的宇宙来自遗传。大爆炸中的产物,来自大爆炸前的物质的爆炸,大爆炸前的物质的爆炸,来自上一次大爆炸,上次大爆炸,来自上上次大爆炸,现实宇宙的物质,来自宇宙无限循环的遗传,还要无限循环的遗传下去。 我们把大爆炸中形成的基本粒子叫基子,由基子自然结晶形成的基本单位叫光子,基子源自物质态的自然凝聚,光子由基子自然结晶而来。光子长什么样子呢?像个四周长满触手的海胆,它是个弹性很好的球体,它的触手有一定的粘性和韧性,我们把这种触手叫做光毛,光子的形状和特性是由基子的形状和特性所决定的。基子的结晶是在物质态的推动下的自然结晶,基子十分微小,光子的质量是它的上千倍,大爆炸中释放出来的是光子和基子,不过光子是脱掉毛的光子,它是在组合碰撞中脱掉的毛,而脱掉的毛正好形成能量球的粘连。大爆炸把能量球瓦解,光子从能量球中释放出来,形成能量球粘连的光毛被瓦解成基子释放。也就是说,大爆炸中释放出来的光子和基子,需要再结晶才能长出光毛。光子在无限的宇宙中,在无休止的碰撞中,已经锤炼得非常紧实,弹性极好,大爆炸也不能破碎它。而光子身上的光毛,结晶得比较松散,容易折断,容易瓦解,但还是具有一定的粘性和韧性。光子的天性就是和基子结晶,只要空间里有基子就能形成结晶,在空间里长出光毛,在进入能量球的时候被碰掉。可以说能量球在收集基子,宇宙空间里的基子,绝大部分被收集在星体的能量球上。星体收集基子,在大爆炸中集中释放出来,也有利于光子的快速结晶和实现组合。 光的反射现象,说明光子能反弹,光速的一定,说明它是完全弹性碰撞,光子无休止的碰撞,说明光子的形体适合这种碰撞,什么形体最适合呢?只有球形,所以光子是完全弹性的球体。光子是能量单位,也是物质单位,能量球是为光子的碰撞而准备的。所以能量球也必须适合光子的碰撞,能量球也必须是完全弹性碰撞,否则动能会损失很大。只有完全弹性的组合体,才适合光子的完全弹性碰撞。也只有用光子组合成光子球,才适合这种状况,比光子大许多的粒子,或小许多的粒子,都不适合组成球,而且还没有。 光子是完全弹性,却又根本无法组合,除非光子长出触手。只有找光子的起源和出处,光子是由基子结晶而来,结晶体肯定有形状有特性,不然如何组合宇宙? 光子又如何组合成能量球的呢?我们从大爆炸说起,首先要搞清楚大爆炸是什么? 大爆炸能创生时间和空间吗?时间和空间是宇宙中的客观存在,是物质存在的基础,是物质运动在时间上的先后顺序,和在空间里的位置顺序。物质的顺序运动行为是不可逆行为。即使我们能改变物质的运动,但也无法逆转它的运动,也就无法抹去它的时间性和空间性,也就无法改造时空。总之,时间和空间的特性,体现在物质运动的不可逆上。无法逆转运动,也就无法左右时空。 时空与物质的关系,先有时间空间的存在,后才有物质在时间空间里的存在,这个不能颠倒混淆。大爆炸是在一定时间空间里的爆炸,不是大爆炸创造出时间和空间。 时间是人类记录事物过程的一个概念,空间是人类记录事物存在的一种方法,宇宙的时间无限,哪有开始结束?宇宙的空间无限,哪分上下左右?宇宙是现实世界,现实宇宙的无限延伸,时间是无限延伸的时间,空间是无限延伸的空间。时空扭曲,时空穿越,可能吗?我们能阻止哪段时间?我们能移动哪片天空? 宇宙是物质的宇宙,主导物质运动的规律又是什么呢?是万有引力吗?根据万有引力定律,任何物质体都具有吸引力。在吸引力的作用下,物质产生运动、组合、聚集。可以说物质具有吸引力的特性,基本粒子也是一样。 但,基本粒子又如何组合呢?在粒子的引力特性下,粒子相互吸引,相互聚集,这只会形成粒子的无限聚集,根本形不成粒子的各种不同组合。而光子又为什么不聚集在一起呢?电子又为何不相互聚集呢? 由此可见,引力并非物质的固有属性。物质表现出的吸引现象,是另有原因的。万有引力是不存在的。 惯性运动和惯性碰撞,是宇宙中的一种普遍现象。碰撞能产生碰撞力,碰撞力是一种相互作用力,是种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宇宙中的一种基本动力。物质体的运动是靠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来实现的。 地球上的所有物体运动,都是利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来实现的。包括汽车,飞机,轮船,火箭,飞船等的运动,以及人的行走,动物的奔跑,鸟类的飞翔,鱼类的游泳,和一切原子物体的运动,都是利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来运动的。 物质体的运动是靠能量来实现的。所谓能量,只是人类的一种主观概念,并非客观存在。能量是没有的,能量代表的只是粒子的运动状态。如光子,光子就是种能量单位,光子动能是宇宙能量的来源。地球上的所有能量都来自光子。如电能,磁能,光能,热能,核能,化学能等,都是光子的动能。动能就是运动粒子的能量。它运动,它就具有动能,把它停下来,它就失去了动能,让它重新具有动能,必须要给它个动能。动能涉及的是这个粒子本身,以及它的运动状态。 大爆炸是一个有限循环的开始,也就是说,在一个有限的时间内,在一个有限的空间里,有一个有限的物质循环,宇宙就是由这种单个的有限循环构成的无限循环的宇宙。 大爆炸是物质聚集体的爆炸,是两个巨大星系的猛烈碰撞,不是什么奇点在爆炸,不是无中生有的爆炸,也爆不出什么时间空间,也没有上亿的温度,也没那么快生成原子粒子。大爆炸是原有物质基础上的爆炸,只能爆炸出原有物质的组份,大爆炸的威力是有限度的,只能把物质分解到一定的程度,大爆炸里只有密集程度很高的高速粒子的相互碰撞,没有温度。能量和温度都只是代表粒子的运动状态而已。 在大爆炸中,我们看到了什么?大爆炸的威力应该是很大吧。自身完全被瓦解,爆成基本粒子,围着它转的星体,在巨大的冲击下,不是被瓦解,就是被弹飞,远一点的星体星系被冲得更远,在它爆炸的中心范围内,不可能还有什么星体,原子等,只有乱窜的基本粒子。在大爆炸之前,该星体也应该还在进行着巨大的能量和物质交换,爆射出来的粒子,一出来就是和各种粒子,各种物质体的剧烈碰撞。大爆炸释放的是光子,所以它不会蔓延得很快,波及得很远,否则能量都跑完了。我们把大爆炸的宇宙叫做新宇宙吧,以区别于非爆炸空间的宇宙,以及无限的宇宙。因为大爆炸是有限的,只能波及有限的空间,而粒子又只能在这个有限的空间里,才能自由组合出各种粒子,原子,天体等,否则就组合不出来。这又是什么意思呢?大爆炸的环境是不受外力影响的环境,是粒子自由组合的环境,离开了这个环境,粒子受到外界的影响和控制,就无法自由组合,就组合不出来。所以大爆炸的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我们把大爆炸后的宇宙叫新宇宙。 在大爆炸后的新宇宙里,我们看到的是,漫天飞舞的基本粒子和一些残渣碎片,以及大爆炸的环境。还有什么呢?难道还有鬼魂?还有非物质的东西?这些基本粒子就是光子和基子。光子不是长满毛的光子,而是在组合碰撞中脱掉毛的光子。那些残渣微粒,就是基子,是粘连能量球的光毛的分解物。 大爆炸需要时间来空间扩展,也需要时间来粒子结晶,它不可能很快就形成什么组合体。大爆炸的产物是光子和基子。在大爆炸时,由于粒子间密度大,碰撞频率高,基子和光子不能形成有效粘连,只有在空间范围扩展到一定时,才能形成彼此的结晶粘连。基子十分微小,光子的质量是基子的上千倍。在各种碰撞中,基子在光子表面形成插入式粘连,并形成基子粘连的突起,突起的基子粘连在空间里扫荡,使其更易获得基子粘连,这样就形成了光毛。在光子的运动和光毛的扫荡中,光毛越长越长,只有光毛长到一定长度后,两个光子的碰撞才会形成组合。当光毛结晶到一定后,两个光子在相互的碰撞中,在互相弹性变形中,两个光子的光毛形成彼此合抱纠缠。由于光毛有一定的粘性和韧性,这样两个光子,就粘合在一起。第三个光子也是这样,在碰撞中,光毛合抱,纠缠,粘连,形成组合。一个接一个,这样很快就由点到面。在光子的碰撞组合中,有这样一个现象,它们的组合,只有在这个面的立面上,才能形成有效的合抱,粘连,组合。碰在面上的,由于它的光毛不能与面上的光子形成合抱,以及光毛纠缠,而无法形成有效粘连。再加上面有让性,有弹性,又影响碰撞力。所以光子的碰撞组合,只能在立面上进行。这样这个面变得越来越大,在碰撞中形成弯曲折叠。在折叠中,光子在折叠口的碰撞粘连,使得两个折叠面合起来。一些光子闯入两折叠面的中间,使这个面被撑起来,形成一个破球。在继续对面口的粘连中,这个破球慢慢被粘合,形成一个不规则的球。在破球粘合的过程中,一些光子被关在了球里面。在里面的碰撞中,一些死角受到冲击最大,最终把一些死角撞掉。在里外多次的撞击修复中,这个不规则的球逐渐变成圆球。这个球大概需要两三百个光子的组合,而球的整体体积是上千倍于光子。 从光子组合成球的过程来看,成功率是相当高的,不会组合出什么怪胎。因为只有在立面上才能形成有效粘连。面的扩大,必然形成折叠,折叠口的粘连,必然形成一个球,而球的大小也是差不多的。 球终于形成了。要知道在这个新宇宙里,光子的密度是很大的,撞击率是很高的,球自然受到很多的撞击。在对球的撞击中,一些球上的光子被撞松撞开,一些毛光子顺势钻了进去。由于毛光子长有毛,洞口比较小,光毛被撞掉在了洞口,撞掉的光毛,在洞口周围形成粘连,使洞口边缘更加牢固。被撞开的光子,在弹力的作用下,把洞口堵上。由于光子在组合中还是比较紧的,撞开的光子恢复弹性,堵在洞口形成一定的反锁。形成了进去容易,出来难。洞口边撞掉的光毛的粘连,使洞口边缘更加牢固,不易被撞开。这样就形成了一道可反锁的门。进到球内的光子,在洞口失掉一些毛后,在球内的撞击中,毛逐渐被碰掉完。也对球里面形成一定的粘连和一定的反锁效果。这些脱掉毛的光子,是轻装上阵,在球内做的是完全弹性碰撞。完全弹性碰撞是不损失动能的碰撞。以多大的力,多大的速度,撞在球壁上,就产生多大的反弹力和反弹速度。当然只有小球不对大球做功的情况下。对于一个大球来说,里面有很多光子在同时碰撞,方向各异,整体上不对大球做功。因此整体光子的动能不会有什么损失。而对于球内的光毛粘性,时间久后,光毛被撞在缝口处。球壁上的光子,在撞击中也失去粘性。这样球内的光子,基本上是做的完全弹性碰撞。这些脱掉毛衣的,光着身子的光子,是轻松自如,做的是光速运动。 在第一道门形成之后,在随后的光子撞击中,逐渐形成了更多的门,最后形成一个蜂窝状的球。也就是说形成了四周布满了可反锁的门的一个球。撞在门框上的被反弹,撞在门内的能轻易进去,进去后门的反锁,也就出不来了。门与门框的表面积之比为1:2,可以说反弹的光子是相当多的。 随着进入的光子越来越多,对内壁的冲击力越来越大。要知道这些都是在做光速运动的光子,进得去又出不来,必然造成内部压力升高。当这种压力达到极限时,最终球被撑破。一些光子冲了出来,由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球被推动了,形成了球的运动。当然这个破,不是爆破,而是在球内相对薄弱的一个点上小破。由于门是压在门框上的,门框受力最大,破口在门框边缘。光子释放出来后,压力降低,破口合拢,在碰撞中又形成粘连。继续接收有进无出的光子。当压力达到极限时,爆射出一些光子,也就推动了球的运动。 这就是物质体的运动。而又如何做到,有方向有目的有自主性的运动呢? 比如在球的前方有一个能量源,相对于这个球来说,前方吸收的光子要比四周吸收的光子多些。因为前方的光子密度要大一些,也就造成了前方进入的光子对后方球壁的冲击力更大些。相对于这个球来说,后方的球壁也就更薄弱,也就更容易裂开,而形成向后的喷射,而推动球向前运动,向着能量源运动。也就是说一个球四面八方都在吸收光子,哪个方向上吸收的光子多,必然造成哪个方向对应面的球壁更薄弱。喷射就在这个最薄弱的面上进行,而形成球始终向着最大能量源方向的运动。对于一个球来说,它吸收的是四面八方的光子,而喷射是在一个方向上一个点上的喷射。形成了把四面八方的分力变成一个方向上的合力,方向始终对着最大能量源,形成物质体主动,自主地向着能量运动。对于一个球来说,如果四面八方的碰撞,吸收是均匀的,它是不会运动的。虽然受到很大的冲击力,但撞击力的合力为零,只有在合力不为零的情况下,才会形成持续的运动。 大爆炸早期在粒子组合完成以后,毛光子变成光子,光子扮演的是永无休止的碰撞。对于光子来说,光子的天性就是和基子结晶。只要空间里有基子就能形成结晶,在空间里结晶出光毛,在进入能量球时,光毛被撞掉在能量球上。可以说能量球在收集基子,宇宙空间中的基子,绝大多数都集中在星体的能量球上。星体收集基子,在大爆炸中集中释放,有利于光子的快速结晶,和实现组合。 从基子粘连出光毛,到光子组合出球的过程,是种能量损耗的过程。光子动能在逐渐下降,降到整个能量循环的一个低点。只有在组合完成后,星体进入裂变阶段,光子动能才慢慢提升,直至大爆炸时的动能提升高峰。 对于球的组合,形成,看上去有些矛盾。大爆炸中的光子没有毛,又要它长出毛,在球外要有毛,在球内不要毛,要求光子在碰撞中形成粘连组合,又要求光子在球内完全弹性碰撞不要有粘性,光毛有粘性,光体不要粘性,球外有粘性,球内不要有粘性,能撞进去又撞不进去,进得去又出不来,门能关住门又关不住,不要它出来又要它出来,又收进去又放出来。这些看似有些矛盾,但万物皆有对立面,事物总是在矛盾中求生存。这也许就是宇宙的玄机吧! 能量球的各种行为,包括喷射行为,关闭行为,吸收行为,反弹行为,喷力前进行为,斥力后退行为,喷射选点行为,内压变化行为,分力行为,合力行为。它们都是各行其是,互不干扰,是种矛盾平衡。 1、喷射与吸收的关系:喷射有个压力度,进入的光子达到某个数量级,产生某个压力度时,才能启动喷射行为。单位时间内,吸收得越快就喷射得越快,单位时间内吸收得越多,就喷射得越多。 2、喷射与关闭的关系:喷射是在某个压力度时,启动喷射,关闭是在球体粘性弹力回缩和反弹光子对球的压迫下,克服内部光子的内壁压力下的关闭动作。 3、吸收与反弹的关系:吸收与反弹互不干扰,球体能吸收的就吸收,不能吸收的就反弹。外来光子碰在球体上,不管是内碰还是外碰,都会对球体产生力的作用。反弹的合力形成斥力,斥力的方向在受碰最多的方向上,对球体产生斥力推动。内碰是种球内往复运动,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不会对球体形成运动。只有在喷射时,这种往复碰撞变成单向碰撞,才对球体产生一个作用力。 4、喷力与斥力的关系:喷力使球体冲向能量源,斥力是阻止球体靠近能量源,喷力使它反复前进,斥力使它反复后退,它们维持在喷力与斥力平衡的轨道上。 5、喷射选点与压力变化的关系:喷射点选在球壁薄弱处,并随薄弱处的变化而变化。光子的冲击造成薄弱处,随光子的冲击方向和冲击量的变化而变化。进入光子,哪个方向的进入得多,造成对立面越薄弱。外碰光子,哪个方向外碰的多,也会造成对应面更薄弱。 6、分力与合力的关系:反弹光子是不同方向的各点分力汇合的合力,形成斥力运动。吸收光子是不同方向的各点分力汇成的一个方向一个点的合力,形成喷力运动。吸收光子,与反弹光子的机率数量比为1:2。斥力是不同方向的力相加,喷力是一个方向的力相加。 物质体的运动是种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什么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对于物质体来说,它要运动,必须要获得一个力,可以是外力推动,可以是内力推动,内动力是种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打个比方,一个小推车,上面放个铁罐子,你在铁罐里做运动。不管你是上跳下跳,左跳右跳,前跳后跳,小推车都不会动。因为你的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合力为零。如果你在铁罐里向外跳,小推车就动了。因为你以一定的力跳出去,给小推车一个反作用力,也可以说小推车以一定的力,把你弹出去,小推车获得一个反作用力。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宇宙中的一种基本动力。 小球形成以后,并有了向着能量运动的自主性。这是宇宙演化的关键一步,下一步,小球会做什么呢? 这个小球就是我们的电子。要知道在这个新宇宙里,到处的环境一样,条件一样,进化阶段一样,工作流程一样,整个新宇宙犹如一个大工厂。全部的光子都在做一件事,那就是制造电子。不分昼夜,从不停息,加班加点,争先恐后,到处都是这样。因此,整个新宇宙的阶段发展具有同时性和同效性。 这样产生出来的电子越来越多,密度越来越大,而光子是越来越少,密度越来越小,工作效率是越来越低,生产出来的电子就越来越少。 随着电子的增多,电子在喷力的作用下,产生运动。当两个电子走到一起时,由于彼此的光子互射,而产生相向运动的喷力,而碰在一起。在这个新宇宙里,环境的能量水平,应该是比较均匀的。两个电子的靠近,就额外多了一份彼此间的弹射光子。对于电子来说,不是只要光子一碰上,就能吸收的。只有碰在门里的,才能吸收,碰在门框上的就吸收不了,被反弹。这个比例也是很大的,造成电子在吸收能量时,一些被吸收,一些被反弹。两个电子靠近就多了一份彼此间的弹射。相对于在电子各个方向的能量吸收上,两电子相对的方向上,吸收的光子要多些,产生相对方向上的运动和喷射。这样两个电子聚到一起,由于它们之间存在相互弹射作用,而形成一定的斥力,造成一定的距离。在喷射作用下的碰撞,也只是短暂接触,不会形成粘连。因为以多大的力碰上去,就会产生多大的反弹力。因此这种碰撞不足以形成粘连组合,它们的距离是种斥力与喷力的平衡。 其它的电子,也是在能量的作用下,以同样的机理聚集到一起。对于聚到一起的整体来说,整体的向外弹射和喷射的能量就更多了。形成了四面八方的电子,在吸收到整体的能量后,向着这个整体运动。这样这个整体就越来越大了,当然这个整体是个松散的聚合。在这个整体中,形成了一个现象。越是中间的电子,越是吸收不到能量。因为能量是从外面来的,能量光子从外部来时,首先被外围的电子吸收。这样就形成了,越是中间的电子,越不活跃,因为能量被阻断,而成为死电子。越是外围的电子越活跃,因为它除了吸收环境的能量外,还额外多了整体对它的弹射光子和喷射光子,因而产生面向着整体的喷射运动冲击。这样一来,随着加入到这个团体的电子越来越多,越是中间的越不活跃,越是外层的越活跃,中心的电子被挤压。随着外来电子的加入,这个挤压力是越来越大,被挤压的中心电子越来越多。由于电子身上附着有在组合中的毛光子脱下的光毛,而具有粘性。在挤压中,挤压的电子形成彼此粘连。这样随着团体规模的越来越大,外层电子的冲击力也是越来越大,被挤压的电子越来越多,被粘连的电子也是越来越多,最中心的电子遭受的压力是越来越大。最终这个中心电子被压破了,释放出能量。其它的中心电子也是处于压力的极限状态,在吸收到中心电子释放出来的能量后,也开始形成喷发。这样中心的电子形成连锁式集体喷发。由于这些电子被粘连,它们的喷发形成集体式运动。这样,一个团体在电子的包围中,在挣扎中钻了出来。这就是中子。中子游走后,电子继续以这种方式制造中子。 在这个新宇宙里,由于环境一样,条件一样,进化阶段一样,工作流程一样,它们的发展具有同时性和同效性。这样在这个新宇宙里,大家都在做一件事,那就是组合中子。但光子组合电子也是在进行的,只是光子的密度越来越低,组合效率也越来越差。再加上光子在碰撞中,脱去光毛而无法粘连组合,以及光子被电子大量收入能量球中。所以在这个阶段,光子组合电子是大打折扣的,或基本终止了。 随着组合出的中子越来越多,密度越来越大,中子之间在能量的作用下,开始靠近。这样聚集在一起的中子是越来越多,团体规模是越来越大,但这些聚合是非常松散的。由于中子个头大,能量多,相互间的斥力也较大,距离也更远些。但随着团体规模的增大,中心的中子的能量被阻断,失去活性。外围中子,接受的能量多,活性大,不断向这个团体发起冲击。越是中心的活性越低,越是外围的活性越高。随着团体规模的越来越大,对中心的冲击力也是越来越强,中心的中子受到的压力是越来越大,被压缩的中子越来越多,被粘连的中子也是越来越多。由于中子身上附着有光子脱下的光毛,而具有粘性。最后,中心的中子在强大的压力下,压迫至爆发的极限,形成喷发。这种喷发造成连锁式的集体喷发,集体喷发带着被粘连的团体,从中子的包围中,在挣扎中钻了出来。这就是原子核。一个庞然大物,一个超级原子核,超核。 为什么原子核这么大呢?也许就是这么大,成百上千倍于中子,是我们从未见过的超级原子核。原子核的出炉,那些电子就像苍蝇闻到了腥气,一哄而上,附着在原子核身边。这就是原子。而电子看重的是原子核散发出来的能量,一般两个核子散发的能量能供养一个电子,电子就像原子核身边的寄生虫,寄居在原子核身边。当然中子也是可以吸引电子的,就像氢原子。不过它只能吸引一个电子,而这个电子得不到能量的满足,随时都在抛弃它,所以氢原子很容易失去电子。 说到这里,为什么没有质子的身影呢?什么是质子?在100多年前,人们在一个不知是怎么回事的实验中,发现了阴极射线中有种粒子,叫电子。由于它处在阴极,所以它是负的,叫做负电子。后来人们发现了原子核,既然电子是负的,那原子核一定是正的,正负抵消才不显电性。所以原子核是由带正电的质子组成的,而且质子数与电子数相等。后来人们又发现了中子,核子数与电子数不相当了,怎么办?正负电必须要保持一致,干脆把电子数和质子数相当的除开,其余的全是中子。这样就不矛盾了,电子数等于质子数,质子数等于元素序列。后来人们又发现,电子数,质子数,元素序列相当了,中子数又不对了,怎么办?电荷是无可更改的,以电子为标准,干脆把不同中子的原子叫同位素。所以现在出现了很多原子的同位素。 综上所述,说明了什么呢?电子是负的,质子是正的,粒子有正负吗? 电子是什么东西?它只不过是原子核身边的寄生虫,我们为什么要如此抬举它呢?化学反应跟它一点关系都没有。两个原子的靠近,是因为原子核散发能量,相互作用的结果。电子是形影不离的寄生虫,有它不多无它不少。以电子的身躯能阻挡庞然大物般的原子核的靠近吗?能左右原子核的行动吗?例如,如果两个太阳,因能量吸引而相互靠近,难道是因为外层的海王星的缘故吗?是海王星把它们连在一起的吗? 不管我们怎么认为,电子依旧是电子,是宇宙中不可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有了电子这种能量球后,宇宙才得以组合,可以说宇宙是电子的宇宙。 至于原子核为什么那么大?也许这是自然法则所决定的。空间里的基子定是一般大小,由它结晶凝聚形成的光子,可能也是差不多。由光子组合出的电子,也是差不多的。因为光子组合中形成的面,在面多大时产生弯曲折叠粘合都是有个度的。而电子组合成中子,中子大小取决于压力,多大的压力才能使中心电子爆发,而电子的喷发压力度,也是基本一定的,所以中子的大小也是差不多的。而中子的组合原子核,核的大小,起决定因素的仍是中心的压力。而中子的喷发的压力度也是基本一致的,它的形成大小与环境能量状态,中子的参与数无关。决定因素在于压力,所以原子核也是一般大小。如果要让它从元素周期表中,从小到大,一一制造,这也太麻烦了吧!不符合宇宙的规范精神。宇宙的物质循环,是从小到大的聚合,再从大到小的分解的过程,我们现实世界中的各种元素都是超核分解的结果。 原子是个庞然大物,原子核由成百上千个中子组成,中子由成百上千个电子组成,电子由成百上千个光子组成,原子核相对于光子电子来说,显然是个庞然大物。而原子的运动,动力来源,仍着眼于微小的电子,能量来源仍着眼于微小的光子。也就是说,原子运动是靠电子的喷射作用,吸收和释放出的能量仍是光子。原子是上百万的电子的共同喷射作用下的整体的平衡运动。 虽然有上百万的电子,但对每个电子来说,它只管从哪个方向吸收的能量多,就从哪个方向的反方向喷射出去就行了。每个电子的喷射,形成后面的电子接收喷射的能量,再喷射,这样就形成了喷射的传递,能量的传递,力的传递。这样的传递以光速进行。每个电子喷射,也都是遵循把四周接受的分力转变成一个方向上一个点上的合力的原则。对于一个拥有上百万电子的原子核来说,内部的喷射行为,光子的运动过程非常复杂,对于一个球体来说,它吸收的能量,通通来自表面。光子从表面喷向中心,大量光子汇集于中心点,运动状态非常复杂。有表面吸收的,有表面反弹的,有从缝隙钻入的,有一边吸收的多,一边吸收的少的,有表面向内喷射的,有中心向外喷射的,有各个方向乱喷的,有喷射光子,有反弹光子,有乱窜光子,有汇聚光子。总之原子核内部的喷射行为和光子运动很混乱。如同电子能量球内部的光子运动,光子进入电子内,同凹凸不平的球壁和众多不同方向进入的光子集体乱碰。原子核的运动只能用一个概率性的方法来解释。外部的能量汇集于中心,中心能量积压,必定向四周喷射。哪个方向吸收的能量多,必定造成对应面的冲击力大,在对应面的喷射行为就多,整体向着最大能量源于运动。 对于任何一个聚合体来说,外围的光子能量,从表面汇集于中心,必然造成中心能量的升高,压力的增大。在高能高压下,中心组织被压缩,被迫放出内存能量,这是种自我摧残式的内能释放。内能释放造成外围组织向中心的挤压态势。它的压力形式,一是表面被反弹的光子,对整体的一种作用力。二是能量汇集形成的自我摧残式的内能释放,所形成的自我收缩力。质量越大越能压缩,越是压缩越是释放内能,越是释放内能,越是压缩,形成压缩循环。 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原子核由中子组成,中子由电子组成,也就是说原子核由电子组成。原子核不能吸收电子,原子核是被粘连的整体,体型庞大,放出很多能量,电子是靠吸收这种能量而依附在原子核身边。原子核放出的光子能量,一部分被电子内部吸收,一部分被表面反弹。反弹的冲击力,形成一定的斥力,使电子维持在一定的轨道上。其内部的喷射作用,使其冲向原子核,冲完后,又被斥力推远,形成喷力后,再冲向原子核,如此反复。再加上原子核的旋转,带动电子的旋转,所以电子的轨道漂浮不定。它是喷力与斥力形成的一种平衡。原子核是被粘连的致密物质,所以斥力较大,电子一靠近就会被斥力弹开,只能维持在一定的轨道上。而原子与原子的结合是非常松散的结合,也是处在喷力与斥力平衡的轨道上。原子与原子可松散的吸附在一起,而电子是不可能与原子核紧挨在一起的。 在这个新宇宙里,由于阶段发展的同时性和同效性,所以到处都是加紧组合原子核。这样原子的数量越来越多,密度是越来越大,原子核在电子的簇拥下,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聚合。但这次聚合,没有产生超级原子,而是形成了超级天体。 原子是个体型巨大能量巨大的聚合体,原子与原子之间存在较大的斥力,形成较大的距离。原子吸收的能量是光子,喷射靠的是电子,由于体型庞大,所以行动迟缓。原子在相互间能量的吸引下,开始移动,形成聚合。随着加入的原子越来越多,团体规模越来越大,但这都是非常松散的聚合。由于原子体型大,又有较远的距离,行动又迟缓,它们的聚合,并没有阻断微小的能量光子,对中心的渗透。随着团体规模的越来越大,在外围原子的冲击下,并没能对中心处进行有效的压缩和能量阻断。在外围原子的冲击和退出中,能量状况发生了变化。外围原子在向着团体运动时,它的能量喷射是向外,这样能吸引更远的原子前来。短暂离开时,它的能量喷射是向内的,四周的原子的能量向内喷射,并传递向中心,使中心形成能量的汇集。中心原子,不但没有失去活性,反而活跃了起来。开始形成向四周的喷射,外围原子接收中心的能量后,产生向外喷射,向内运动,这样这个团体就有了一定的凝聚力。向外喷射,能吸引更多原子的加入,使团体更具号召力。随着团体规模越来越大,汇集中心的能量越来越高,向四周散发的能量越来越强,使这个团体更具凝聚力,使每个原子更具依赖性,中心能量完全掌控了这个团体。这样这个松散的原子团体,随着加入的原子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汇集的能量越来越高,散发的能量越来越多,吸引范围越来越广,作用力越来越远,在不断的发展中,最终一颗新星诞生了。 在新宇宙里,由于环境一样,条件一样,进化阶段一样,工作流程一样,所以它的阶段发展具有同时性和同效性。这主要得益于大爆炸的环境,它是不受外力影响的环境,离开了这个环境,物质将无法组合。比如说在这个大爆炸环境中,有一个大型天体,在大型天体的广泛巨大的吸引下,一切电子中子原子都奔向它去了,还能自由组合吗? 现在,在这个新宇宙里,像这样的新星遍地都是,因为它们都处于同一发展阶段。这些星体,相互吸引,相互追逐,相互合并,以大吃小,以强凌弱,犹如诸侯混战。在兼并大战的如火如荼中,我们发现,在一个星体相对密集的地方,有一个大家伙出现了,那就是我们的银河系,只不过现在还小得可怜。银河体在这场兼并大战中,已先赢一步。以先入为主的原则,它已有了一些优势。继续着它的兼并,先吃小的,后吃大的。在各种碰撞中形成的惯性运动,使它一路吃下去。在碰撞中形成了它的自转,也带动了它所吸引的星体的公转和自转,并以渐进的方式向它飞来。也形成了以赤道线为中心的,薄饼状的星系结构。就这样,银河体的规模是越来越大,终于达到了恒星级别。 在银河体的物质聚集过程中,体型越大,汇集中心的能量也就越高,对中心的原子的冲击力也就越大。这种冲击力对于中心原子产生很大的压力,这种压力不断压缩原子,使原子不断释放出能量,把原子从正常状态压缩成,由大到小的畸形状态,迫使原子释放出内存能量,这就是自我摧残式的内能释放。当这种压力达到极限时,原子核爆裂,并形成连锁式局部爆裂。大量核片从中心爆向四周,同四周原子剧烈碰撞,放出大量光子。四周原子吸收能量后,产生向内的收缩,并形成向中心的坍塌式的猛烈冲击,更促进核裂变更加猛烈。放出巨大能量,也提升了光子动能。核片被弹至表面或更远的地方,更重的原子沉入中心,继续核裂变,如此往复。直至重核完全变成轻核,轻型继续裂变,完全变成单核,最后核裂变完成。全部裂变成了中子,成为一颗中子星。 内能的释放,使星体更具收缩力,更具收缩力,就更能使星体释放内能,越是释放内能,越能吸引星体,越是物质的聚集,就越能聚集物质,形成物质聚集的良性循环。所以天体是越大越有优势,越有优势就变得越大。 核裂变是星体演化的必然,这也是宇宙物质循环的规律所决定的。那宇宙的物质循环又是什么呢? 宇宙的物质循环是从小到大的聚合,再从大到小的分解的过程。这个循环过程是通过物质体的运动来完成的。我们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理解这个循环过程。微观宇宙:大爆炸,光子,电子,中子,原子,中子,电子,大爆炸。宏观宇宙:大爆炸,基础材料生产,星体,恒星,白矮星,中子星,电星,大爆炸。 宏观宇宙的聚集,是在微观宇宙的原子分解中获得能量来发展壮大。宏观宇宙和微观宇宙在共同发展到大爆炸的尽头后,又重新开始新的循环。 宇宙物质的循环是通过物质体的运动来实现的,是以运动的形式来表现的。物质体要运动,必须要有动力装置,这种动力装置是在物质组合中实现的。以能量球的形式,把外在动能收集为内在动能,以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方式实现的。它的运动能量来自大爆炸中的释放的光子的动能。它的能量补充和能量循环,是在物质聚集中和大爆炸中实现的。大爆炸是在能量物质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 核裂变是宇宙物质演化的一个过程,那核聚变又是什么?原子核是被粘合的实体,要打开它,必须要先破除这种粘合力。要知道这种材料是老天爷创造的,那肯定是绝对的好货,经久耐用,包用亿年,要想打开它,没那么容易,除非以极大的能量和压力。 核裂变是把原子核打开,核聚变是把原子核粘合。不知道好不好粘,粘合是种消耗能量的过程,还能创造能量吗? 在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后,人们只用了十多年的时间就建立了裂变电站。但在氢弹爆炸后,几十年过去了,聚变电站,不仅没有建成,似乎还遥遥无期。氢弹放出的能量,到底是聚变能量还是裂变能量?而太阳的巨大能量,是来自聚变呢?还是裂变呢?我们也不能一口咬定,那就是氢聚变成氦。如果核聚变到处都能进行,那恒星为什么还要退化成中子星呢? 我认为,在地球上,在太阳上,在任何天体上,都不可能产生核聚变。比如在地球上,地球上所有的原子都是向着地心的喷射运动,一刻都不能停,一停就会脱离地球。由于原子的运动都是指向地心的,它们又怎么能形成四面合围共同指向团体中心点的运动呢?我们无法阻断它的能量,无法使其安静,也就无法粘连。 我们人为地给它们施加能量,只会让它们的斥力变得更大,距离变得更远,或使它们共同向着新能量运动。用碰撞法就能使它们碰在一起吗?用多大的力碰上去,就会产生多大的反弹力,它的粘性能克服这种反弹力而粘在一起吗?只会使它们碰碎。就算是太阳中心的高温高压,也只能把它压碎压飞,无法粘合。能量越高,它越活跃。 核聚变只存在于大爆炸初期,在没有外力干扰的情况下,核子自由聚合,阻断能量,共同指向团体中心点的运动,使中心压缩粘连,爆发,形成原子核。任何有外力作用的环境,都不可能形成自由组合,都组合不出来。 老天爷把核聚合,安排在大爆炸早期,把核裂变安排在大爆炸中后期,这都是有用意的,以便于物质循环和能量循环。 银河系剧烈的核裂变,使其放出巨大的能量,吸引着更广更远的星体向着它运动,一步步扩展它的势力范围。离得近的星体,被它撕碎卷入体内,稍远一点的,慢慢在向它靠近,更远的早已被它套牢。这样银河系的范围是越来越广,中心体的规模是越来越大,汇集能力是越来越强,核裂变是越演越烈。从重核变成轻核,从轻核变成单核,最终裂变完成,变成了一颗中子星。也进入了下一阶段的中子裂变。 当然中子的承受力比原子核要强得多。在中心强大的压力下,中子被压缩,完全变形,由大变小,当压缩到极限时,中子爆裂。形成中子星爆发,发出大量电子脉冲,爆裂的中子被弹射至表面或更远的地方,更重的中子沉入中心,继续爆裂。中子的爆发,发出巨大能量,吸引着更广泛的天体,不断扩充自己的势力范围。此时的中心体已是非常庞大,而且还在不断壮大。经过好多亿年的从大到小的中子裂变,中子终于爆完了。 中子裂变完后,银河系中心体进入电星阶段。电星阶段是宇宙物质循环的终极阶段,而大爆炸是终极阶段的终极时刻。电星也就是电子组成的星体,电子的裂变就只有光子了,光子是组成宇宙的基本单位,光子的彻底释放,只有等待最后的大爆炸了。 说到这里,为什么没有黑洞呢?黑洞是什么? 在一些人的想象中,黑洞就是无底洞,什么东西都填不满,有进无出,连光都要掉进去。还有人非常庆幸,可以利用黑洞,进行时空穿越,穿越到自己想去的地方。什么多维宇宙,多元宇宙,自己喜欢什么样的宇宙,就有什么样的宇宙,还可以回到过去,走进未来。太美好了,黑洞真是个好东西,黑洞是谁创造的呢?自从爱因斯坦把时间和空间搞懂后,给了人们无限的遐想。黑洞源自相对论的数学推理,而相对论讲的是如何扭曲时空,时空能扭曲吗?时间和空间是宇宙中的客观存在,时空是宇宙的时空,不是人类的时空,宇宙的时空是无限的时空。 电星的爆发,放出巨大能量,吸引着更广更远的星体。影响力是越来越大,控制力是越来越远。被它吸引过来的天体,在巨大能量的冲击下,星体的内力尽失,失去了对星体的控制。星体被撕裂,被引爆,放出巨大能量,发出各种辐射。被瓦解的星体,在电星周围形成厚厚云层,在能量的冲击下,继续被分解,并渐进地盘旋着,坠入电星表面。此时的银河系,已是非常庞大,发出巨大能量,控制着宇宙大片空间,而且还在不断发展,不断壮大。而此时的银河系中心体,也是具有相当大的规模,不断释放出巨大能量。 电星阶段是宇宙物质循环的最后阶段,也是宇宙能量循环的关键阶段。对于整个宇宙来说,能量关乎一切,物质需要循环,物质体要运动,没有能量怎么能行呢?我们知道,物质的组合,物质的运动是消耗能量的,是损失能量的。光子组合成球,就是最大的能量损耗。为什么这么说呢?能量球是由光子组合的,光子以光速运动,而球的组合体,几乎不怎么运动,光速变成了几乎静止的没有动能状态,这种损耗是巨大的。对于一个星体来说,能量球的球皮是没有动能的,星体越大,这种球皮就越多。球皮也是由光子组成的,如果球皮中的光子,不恢复动能,那宇宙的动能会越来越少,最终无法运转。对于一个星体来说,这种球皮骨架组织,没有动能的死组织是相当多的。原子裂变成中子,中子裂变成电子,只是把它们分开,并没有破解这种基本的球,并没有恢复球皮中光子的动能。这项任务只有交给电星来完成。 银河系中心体是个巨大的物质体,中心产生的压力足以压碎一切。电星是由电子组成的,首先电子被压缩,压缩成由大到小的状态。当压力达到一定时,电子爆裂,引起连锁式的局部爆裂,释放出巨大的光子能量,形成中心处一定的空虚,并造成星体在巨大压力和收缩力下,对中心处的坍塌式猛烈冲击。这种冲击力把球皮组织碎解,把光子从球皮中释放出来,在各种碰撞中,重新获得速度和动能。如此往复,不断碎解球皮组织,释放光子,光子被做功,提升了动能。 大爆炸是这循环的终极时刻,也产生终极效果。大爆炸是星体的超级碰撞,猛烈的冲击使电子在瞬间被大面积压爆,持续的惯性融合,持续的大面积爆炸,冲撞大面积爆炸,产生难以想象的冲击力。一切都爆得粉碎,基子和光子在爆炸中,彻底释放出来,重新获得动能,这就是宇宙的能量循环。对于提升动能,我们举个例子,一个乒乓球以一定的速度,碰向静止的球拍,乒乓球以一定的速度被反弹回来。如果球拍一定的速度迎向乒乓球,乒乓球是不是获得了更大的速度,也就是说乒乓球被做功增加了动能。 银河系巨大的吸引力,使其在远处控制,在近处吸食,在吸食中成长,在成长中吸食,不断发展,不断壮大。银河系也是运动的,在各种碰撞中,在各种能量的作用下,形成的惯性运动,使其以一定的速度前进。也不知道,它要飘向何方。对于任何天体来说,能量是吸引它运动的关键。当两个星系靠近时,由于彼此能量的作用,它们会慢慢靠近,相互纠缠,最终合并。也许我们的银河系,也经历过这样的星系合并,不然中心体为何是棒旋结构? 像银河系这样的巨无霸,可谓是一路风起云涌,所向披靡,过关斩将,大小通吃。也不知道它下次将与哪个天体碰撞,将与哪个星系合并? 至于银河系的最终归宿,那肯定是大爆炸。因为物质需要循环,能量需要循环,宇宙需要循环,大爆炸也需要循环,无循环不宇宙! 银河系自爆的可能性小,它本身就在引爆自己。中心处剧烈的电子爆烈,并没有形成大爆炸,或许是它太大了,或是引爆力太小了。一些大型天体的撞击,或一些小型星系的碰撞,会爆炸吗?也许它会以大吃小,统统化解,对它造不成什么威胁。最大的可能是两个势均力敌的巨大星系的相互碰撞,谁也吃不了谁,只有硬拼。如果是温和碰撞,也许会握手言和,融为一体。看来大爆炸只能是两个大星系的正面的猛烈碰撞。 在宇宙中,大爆炸是种必然,宇宙中的星系碰撞合并犹如家常便饭,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任何星系都在追逐着能量,并都在向着能量源运动,相会是理所当然。 当两个大星系碰撞时,海量的物质交织在一起,造成相互间的电子在瞬间大面积爆裂。在星体间惯性融合中,持续性的大面积爆炸,冲撞大面积爆炸,完全融合完,完全爆炸完。产生难以想象的冲击力,围着它们转的星体,瞬间灰飞烟灭,不是被瓦解,就是被弹飞,离的远的被冲得更远。整个爆炸现场是一遍火海,一遍狼藉,一切都爆得稀烂。在爆炸的中心范围,根本找不到什么星体,原子,只有漫天飞舞的基本粒子。这就是大爆炸,宇宙轮回,万象更新。 在我们的可观测宇宙,有几千亿个星系,都散乱地存在于空间,可以说星系就是宇宙的基本单位。星系的大小也是有个限度的,因为光子光速的控制能力是有限的,星系过大,就超出了光子光速的能力控制范围。星系不可能无限聚集,合并,它们的合并,碰撞往往导致大爆炸。 银河系就是这样,我们的太阳系又在哪里?太阳系处在离银心较远的一条旋臂上,一个不起眼的小点。据说银河系有两千多亿颗恒星,太阳简直是沧海一粟。太阳也是形成于大爆炸早期,在那个时期,在新宇宙里,到处都是疯狂的兼并。当太阳兼并到成为一颗恒星时,不幸被银河系捕获,和其它的众多恒星一样,成为银河系的一颗行星。它的兼并也就结束了,只能吃些残渣烂食。为什么说太阳的兼并结束了呢?当一颗星体被星系捕获后,它的运动方向和运动路径被严格地控制了起来,和所有的被星系捕获的星体一样,一起飞向主星。就如同在地球上一堆大小不同的物体,一起做自由落体运动,它们还会融合吗? 太阳上进行着剧烈的核裂变,不过已裂变得差不多了。它释放出大量的光子,吸引着太阳系里的一切,只要光能到达的地方,就能对物体产生作用,并形成向着太阳的运动。太阳的自转带动所有星体的公转和自转,并形成以太阳赤道线为中心的薄饼状的星系结构。 那我们的地球又是怎么回事呢? 首先地球不可能来自大爆炸早期。在大爆炸的新宇宙里,到处的环境都一样,各个阶段的发展都是比较平衡的,具有同时性和同效性。在没有发展到捕获阶段之前,宇宙应该是处于相对平衡的阶段。不可能太阳都发展得那么大了,地球才那么一丁点。宇宙早期的原子,属于超级原子,地球又没有出现过核裂变,而地球上又找不到超级原子。超级原子是宇宙早期生产原子的统一规格,所以地球不可能来自大爆炸早期。 在整个太阳系中,太阳的质量占到整个太阳系质量的百分之九十九点多。地球与太阳相比,简直是九牛一毛,就如同太阳身上抖落下来的跳蚤。 太阳应该是大爆炸早期的产物,和其它两千多亿颗恒星一样,先后被银河系捕获。太阳在形成恒星后,必然产生核裂变,那时的太阳是超级原子的聚合体。超核的爆裂,使很多核片被弹射至宇宙空间, 经过无数亿年的汇合凝聚,最终形成了地球。 现在太阳的重元素已裂解得差不多了,但每天仍有数亿吨的物质被抛向太空。地球处于太阳系的内圈层,接受太阳的抛射物的机会大得多。月球也是太阳的抛射物的产物,后被地球捕获。太阳系里的一切就像太阳身上抖下来的碎片,以及一些外来碎片。太阳发射的光子到达地球后,地球接收到这种能量,产生向着太阳运动的喷力,这种喷力克服离心力,以一定的轨道向着太阳渐近。地球也是发射光子的,地球内部的高温高压就是内能释放的表现。这种光子能量,到达月球后,使月球产生向着地球的运动。月球也在释放能量,从而形成表面的凝聚力和重力。各种能量作用交织在一起,错综复杂,但星体的运动,只是向着最大能量源运动。地球的万物以及所有的原子,都是向着地心的喷射运动,一刻也不能停息,这也是产生重力的原因。地球的内动力来自地球中心的压力,压缩以及能量释放。 地球是生命的世界,而生物和非生物其实并无本质的区别,都是由物质所组成,只是生物体的组合要复杂一些,再复杂也必须服从物质规律。生物和非生物都是运动的,它们的喷射装置,一刻都没有停过。生物和非生物都一样的在追求着能量和物质,并以一定的方式在进行着物质循环和能量循环,都在走一个从生到死的过程,由单个有限循环构成整体无限的循环。 光子是种神奇的东西,它是组成宇宙的基本物质单位。任何物质体,任何天体都是由光子组成的。光子是一种能量单位,任何物质体,任何天体,都需要吸收到光子的能量后,才能形成运动。光子是种追求单位,任何物质体任何天体,它运动,它追逐,它追求的都是光子,光子是牵动一切的物质体运动的神经。光子是在做光速运动,速度极高,直线传播,不受任何重力影响。光子是完全弹性碰撞,动能几乎不损耗。光子作用力极远,太阳通过光子对一光年远的星体,都能形成运动。而银河系里几万光年远的天体运动,靠的是光子。以及上百亿光年远的星系发光,光子都能传播。宇宙的能量几乎全部来自做光速运动的光子。动能光子在宇宙中穿梭,在星体间在物质体间,进进出出,汇成光的海洋,宇宙就是光的宇宙。 光速又是什么呢?光速就是光子的运动速度,也就是光子的运动状态。光子的运动状态多种多样。组合成球时,光速变为几乎静止。碰撞中做了功,动能就会损失,速度会降低。不同的光子发射源,由于质量不同,中心产生的压力不同,对动能的提升不同,发出的光子速度也不同。如地球发光,太阳发光,星系发光,大爆炸发光,由于质量不同,产生的中心压力不一样,对光子的动能提升不一样,发出的光子速度也就不一样。所以光速并不是恒定不变的。 至于宇宙膨胀理论,因为它谱线红移了,所以它在远离我们,所以宇宙在膨胀。至于红移现象,它产生的机制又到底是什么呢?我们不能仅凭红移就断定宇宙在膨胀。宇宙为什么要膨胀?是什么力在推动它膨胀? 宇宙也是能量球的宇宙,自有了能量球这种动力装置,物质体才得以实现运动,有了运动才能进行各种组合,有了各种组合,才形成了宇宙万物。所以宇宙是能量球的宇宙。宇宙是星系的宇宙,星系是宇宙的组成单位。星系间的相互碰撞合并产生大爆炸,大爆炸是一个循环的开始。宇宙物质是以原子体系的形成存在,原子体系的每个构件都能形成单独的体系。原子体系,中子体系,电子体系,光子体系,基子体系,物质态体系。原子物体的不灭性,在于原子的不灭性,原子的不灭性,在于原子构件的不灭性,形成整个宇宙的不灭性。 宇宙基础物质,发展演化成原子体系的物质结构,并自然循环。宇宙中有没有第二种基础物质呢?如果宇宙中有两种不同的物质形态存在,会有什么结果呢?一种演化成原子体系的循环,另一种它能发展成独立于原子体系之外的非原子体系吗?非原子体系能建立吗?能自然循环吗?如果不能自然循环,也就不能建立,还有就是两种不同的物质体系,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如何相处?是否起冲突?有相互作用吗?谁是主角谁是配角?如果非原子体系对原子体系产生影响作用,我们一定能察觉到。原子体系没有任何异动,说明就没有第二种物质形态。原子体系中,产生很多现象和表现,不能误认为是第二种物质形态。 宇宙中能够自然形成一种物质体系的完整循环,也是不简单的。创造多种物质体系的对抗,看来并非宇宙的规范精神。 有人说物质来自虚无,或物质就是虚无的。如果虚无的东西有形,那就不叫虚无,看来虚无是种无形,无形的东西又如何区分它的大小形态呢?它们之间力的相互作用点在哪里?它们如何在虚无的空间里,形成虚无的个体呢?虚无的个体与整体的虚无又不同,这个体又是怎么回事呢?虚无的个体间如何湮灭?如何创生呢?从虚无中变出东西,东西又回到虚无中,这种虚无的问题,头都想虚无了,也想不出虚无是怎样个虚无法,那就让虚无见鬼去吧! 总之,宇宙物质是以原子体系的形式存在的和循环的,没有第二种物质体系,也没有非物质的东西。只有原子体系和组成原子的各种粒子。 宇宙源于空间属性的基础物质,物质态。物质态自然凝聚形成基本粒子,基子。基子自然结晶形成基本单位,光子。光子自然组合形成基本装置,电子。电子自然装配形成宇宙万物。 宇宙是原子体系的自然循环。 宇宙犹如一场零和游戏,光子通过不断地组合,不断地聚集,不断地发展,不断地壮大,绕了一大圈,最终又回到光子,如此往复,乐此不疲。就像一场永远也做不完的游戏,结果等于零。 感叹自然,自然感叹,天地悠悠,人生沉浮,万物皆因,唯自然也。 知识是有限的,技术是有限的,生理是有限的,但思维是无限的,利用人类无限之思维,创造宇宙无限之可能。

作者:admin 来源:网络
共有评论 0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本站公众号同步更新

欢迎扫码关注!

  • 宇宙探索网(www.yztsw.cn)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免责声明:本站资料来自网络和网友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Email:wlcz_8@163.com 站长QQ:17893691

    苏ICP备16045210号-3
  • Powered by laoy! V4.0.6